欢迎进入中宁县委组织部网站!
为了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改革、服务发展、服务民生、服务群众、服务党员的能力,中宁县建立健全“六项机制”,从创建学习型、服务型、创新型的“三型”党组织入手,力促农村党组织建设。
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干部选拔培养机制。以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,进一步拓宽基层干部选任渠道,形成贯通城乡、能上能下的基层干部培养链,使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更加优化,整体素质普遍提升,努力造就一支守信念、讲奉献、有本领、重品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。全县11个乡镇党委书记中,40岁以下的2名,50岁以上的2名,40-50岁的7名。全县124个行政村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124名(其中:女村书记3名),县委下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0名。近年来,先后有2名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考录为乡镇公务员。
二是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队伍活力机制。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妇女干部、1名35岁以下干部、1名高中以上学历干部,村干部学历基本消除小学学历,有38名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取得了大专学历。同时,各行政村按照不少于1∶1的比例储备30岁以下后备干部,全县储备村后备干部572名;班子内部分工明确、各负其责,党建工作制度有效落实,党组织活动经常规范。
三是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结对帮扶机制。深化“结对共建”活动,坚持城乡党建“一盘棋”,进一步推动机关干部“下基层”和驻村扶贫,全县62个机关党组织采取“1+X”形式与124个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,有效促进了城乡党建的双向交流与协作,推进了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;探索企业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互帮互助、联建共建体制,采取组织引导、自愿结合、一企一村,实现基层组织共建、科学发展共赢、人力资源共享、公益事业共建、困难群众共帮、文明新风共育的目标。目前,已有11家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11个行政村党组织结成对子。
四是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。统筹城乡党建资源,适度向农村基层倾斜,村级党组织的经费和村干部的待遇有效落实。现任村干部工资标准为上年人均收入的2.5-3倍。离任村书记工龄满3年、村主任工龄满4年、其他村干部工龄满5年的每年按照积分领取生活补贴。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实行基础标准0.8-1.5万元,推行先干后补,奖补兜底。
五是建立健全乡村共建共担机制。完善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,突出乡镇党委的主抓责任。分层分领域制定了党建工作考核细则,坚持一月一抽查,一季一督查、半年一通报,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限期整改。选派6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,组成2个县委督导组,加强对全县党建工作、重点项目及民生项目的督查指导。采取一月一申报、一月一考核、一月一汇总、一季一排名、一季一通报的方式,对乡镇党委书记抓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专项考核,并视专项考核情况给予提醒、函询、诫勉,有效调动了乡镇党委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六是建立健全活动场所建管用机制。2006年以来,先后争取资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94个。今年,结合实施“双百工程”和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,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入县政府十项民生计划,县财政民生项目预算资金800万元,组织部和乡、村筹措资金204万元,新(扩)建或改造村级活动场所23个,彻底改善了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和服务条件。建成后的活动场所全部移交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,所有权归乡镇人民政府,村级仅享有使用权,乡村两级分别指定专人加强活动场所资产的日常管理,确保活动场所正常发挥党员活动、村民议事、便民服务、教育培训、文化娱乐、信息交流“六位一体”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