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中宁县委组织部网站!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人才工作 > 正文
宁夏中宁:“地校企”联动 “产学研”共融构筑枸杞产业人才高地
2025-08-15 10:01:00    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宁夏频道    编辑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2025-08-15 10:01:00

  8月6日,中宁县人民政府与宁夏大学举行校地融合发展交流座谈活动,双方围绕枸杞现代产业学院建设、枸杞产业人才培育、科技创新等展开深度交流,积极探索枸杞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新路径。这场“高校智慧”和“乡土实践”的思想碰撞,正是中宁县推动“地校企”联动、“产学研”共融,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
  近年来,中宁县坚持“产学研用政”一体化合作机制,构建“产业链+创新链+人才链”深度融合发展模式,培育出一支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枸杞产业人才队伍,为中宁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。在人才引领和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下,中宁枸杞综合产值突破126亿元,品牌价值超205亿元,位列中国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第10位。

 

  校地共建筑牢科技创新“硬支撑”。中宁县坚持校地合作机制,深化协同联动,推动枸杞产业科技攻坚与人才培养双向发力。联合多家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和知名枸杞企业合力打造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,在人才引育、基础研究、科技攻关、成果转化、企业孵化、科创服务等方面精准发力,联结“两院”院士19人,签约高校院所实验室20家,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186人,培养专业人才140人、技能人才1500余人,研发枸杞新产品20余项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,为枸杞产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发挥枸杞主产区资源优势,与宁夏大学合作共建宁夏枸杞现代产业学院,实现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效衔接,培养枸杞产业人才60余人。与宁夏医科大学达成战略合作,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,围绕枸杞药用价值及精深加工开展联合攻关,赋能中宁枸杞产业创新发展。

 

  校企合作构建产业发展“新范式”。中宁县创新“企业出题、院校解题、政府助题”机制,通过“科技副总”“产业顾问”、项目引才等柔性模式汇聚枸杞产业高端人才。促成27家枸杞企业与43家高校院所“联姻”,解决枸杞原浆自动化灌装等技术难题12个。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、宁夏红枸杞产业有限公司等13家枸杞企业选聘13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担任“科技副总”,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、协同创新。聚焦“枸杞+大健康”“枸杞+电商”等新业态,柔性引进枸杞功能性食品研发、文旅创意等领域创新团队10余支,培育本土文旅人才120人,培训电商“新农人”8000余人次,激活产业和人才创新动能。

  产教协同打造产才融合“强引擎”。中宁县以平台载体建设为抓手,打造人才集聚“强磁场”。建成院士工作站、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枸杞创新平台18个,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效能显著提升。与西北大学、宁夏农林科学院共建“产学研用”基地,推动枸杞多糖提取、功能性食品开发等关键技术突破。建立枸杞产业人才实训基地2个,联合高校专家教授开展人才培养、生产实践、技术攻关,培养“中宁枸杞技工”7000余名,年均输出技术劳务5000余人,创造劳务收入1.5亿元。探索“专家型科技特派员+乡土科技特派员”人才培养模式,设立宁夏大学、西北大学创新创业和实践基地,通过专家带培、外出拓展、一对一指导,培育懂技术、懂生产、懂管理、懂运营的枸杞技术人才100余名,宁夏红董建方获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全通枸杞周学义入选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,填补县域领军人才空白。

  从“一颗红果”到“百亿产业”,中宁县正以地校企协同创新为支点,撬动产业升级新动能。地校企协同发展不是简单叠加,而是生态共建。中宁县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校地协同推进枸杞产业、科技创新、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,把校地资源“联”起来、合作效能“提”起来,让“枸杞红”更艳、“科技蓝”更亮,真正实现“人才红利”向“产业红利”转化,推动中宁枸杞产业创新发展。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人民日报客户端宁夏频道